弘信法律发短信是真是假

弘信法律发短信是真是假?

如今这个互联网时代,信用卡和网贷已经成了很多人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金融工具。可是,随之而来的一大问就是逾期还款,导致催收电话和短信铺天盖地而来。最近,不少朋友网上或者朋友圈里看到“弘信法律发短信”这一说法,有人质疑“弘信法律发短信是真的吗?弘信法律发短信是真是假?”今天,我就来帮大家好好梳理一下,揭开“弘信法律发短信是真是假”的真相,顺便聊聊逾期催收那些事儿。

什么是弘信法律?

先来讲讲“弘信法律”是什么。实际上,“弘信法律”并不是一个正规的法律机构,而更像是一个背后运用法律服务名义进行催收活动的公司或者团队的名称。有些催收短信上会显示“弘信法律”几个字,给人感觉很正规、很官方,仿佛他们是律师事务所或者法律援助部门,但事实往往没那么简单。

很多用户会遇到这样一条短信

弘信法律发短信是真是假

> “尊敬的客户您好,您因信用卡(或网贷)逾期未还款,现已交由弘信法律处理,请尽快联系催收专员,避免进一步法律诉讼。”

这条短信看很正式,让很多人一看就慌了神,又不敢轻易忽视,所以第一时间想知道“弘信法律发短信是真是假”。

弘信法律发短信是真是假?

关于这个问,答案是复杂的。

从机构性质看弘信法律并非 官方法律机构,绝大多数情况下,它是第三方的催收公司或者所谓的法律服务平台。这些公司可能没有法律诉讼的资格,也不代表银行或者贷款机构本身。

从短信真实性看确实有不少逾期催收短信会使用“弘信法律”发信名义。也就是说,这些短信是真实存的,确实是有人以“弘信法律”的名义发出催收短信。

从法律效力看但是,这种短信的法律效力是存疑的,短信本身并不代表收到短信的人已经进入诉讼程序,也不代表“弘信法律”一定会采取法律行动。很多情况下,这种短信只是催收手段的一部分,用来增加压力促使借款人还款。

所以“弘信法律发短信”是存的,但“弘信法律”合法的法律机构身份是值得怀疑的。换句话说,弘信法律发短信部分是真的,部分并不代表具备法律强制力,弘信法律发短信是真是假并不是完全单一的“真”或“假”。

为什么会收到弘信法律的催收短信?

网贷和信用卡逾期后,很多银行或贷款机构会把不良债权转给第三方催收公司,这些公司有时是法律服务机构,有时是专门负责催收的公司。催促借款人还款,他们可能会选择短信、电话、上门等多种催收方式。

“弘信法律”这类公司,使用法律和律师名义进行催收,一是因为律师身份法律上有一定威慑力;二是利用诸如“法律处理”“诉讼风险”等说辞,对借款人形成心理压力。

收到这种短信时,你要明白

这是催还款的手段之一,并不代表一定会提起诉讼。

“弘信法律”不一定是有执业资质的律师事务所,甚至有可能是无资质催收机构。

你应该核实自己的贷款状态,不要慌乱。

弘信法律和正规的法律机构有何区别?

弘信法律发短信是真是假

正规的法律机构,像律师事务所,是有 颁发的律师执业证书的,且会按照法律程序展开工作,例如

先发律师函正式通知

提起诉讼,法院受理后正式立案

做执行、查封、扣押等法律程序

而“弘信法律”则更多是代理债权方开展催收工作,属于债权催讨机关,是没有法院强制力的。他们发短信或电话,更多是“软催收”。很多时候,如果催收手段超出法律允许范围,比如骚扰、恐吓、暴力甚至非法上门,这些行为就是违法的。

收到弘信法律短信该怎么办?

知道了“弘信法律发短信是真是假”后,你该怎么办?这里给大家几点建议

确认债务是不是你的

先去网贷或银行官方平台核实自己有没有逾期,有些人收到的催收短信,是贷款人信息错发,还有被冒用身份的情况。

不要恐慌

这些短信主要是催促还款,不是司法传票。如果没还钱当然会影响征信,但仍有商量和还款空间。

保存相关记录

留存“弘信法律”短信和电话,以备后续查询或投诉。

拒绝非法催收

如果催收过程中遭遇恐吓、威胁、骚扰,可以报警或者向消费者保护协会举报。

积极协商还款

弘信法律发短信是真是假

如果真有逾期,最有效的办法还是主动和贷款机构联系,协商还款方案,避免事态升级。

谨防诈骗

假冒“弘信法律”进行诈骗的案例也存,比如让你转账缴费、提供银行卡信息一定要警惕。

弘信法律短信案例分享

可能不少朋友也见过类似短信

“尊敬的客户,您贷款逾期未还,现已由弘信法律介入处理,请于3日内联系律师,避免法院诉讼。”

“弘信法律提醒您,信用卡逾期将影响个人征信,请立即还款,否则后果自负。”

“收到此信息即表示您已被纳入催收名单,请尽快与弘信法律客服联系。”

这些短信言辞严厉,容易让人误以为马上会被法院起诉,但实际上很多催收公司只是想借“法律”二字增加催收成功率。

专家弘信法律发短信是真是假?

真短信真实存,确实有人以“弘信法律”名义发送催收短信。

假往往“弘信法律”并非正规律师事务所,短信不等于法律诉讼正式流程。

催收短信目的是催促还款,存一定恐吓成分,是催收手段之一。

权益保护借款人不应盲目恐慌,应核实信息,保存证据,拒绝非法催收。

合法维权如果遭遇违法催收,可法律途径保护自己,寻求律师帮助。

大家收到“弘信法律”短信时,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切勿轻信所谓必须马上转账或提供敏感信息的要求。理性面对自己的债务,主动沟通,积极还款,才是解决问的根本办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花科普 » 弘信法律发短信是真是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