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言财政政策再加码,选项含“房地产稳定基金”

4月美国打着所谓“对等”旗号对所有贸易伙伴滥施关税,其中对中国征收高额关税,受到中国反制。

4月9日的国务院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强调,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做好二季度和下一步经济工作尤为重要,各项工作都要持续加力、更加给力。要实施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靠前发力推动既定政策尽快落地见效,根据形势需要及时推出新的增量政策,以有力有效的政策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目前不少专家预计今年积极财政政策会继续靠前发力。比如政府债券会进一步加快发行。

根据申万宏源证券研报数据,从25省市已公布地方债发行计划来看,二季度地方债中新增专项债计划发行9748亿元,较一季度发行规模增长36.5%。同时,1.3万亿元特别国债将于4月24日开启发行,10月10日发行完毕;从发行节奏上看,本轮特别国债较2024年提早近1个月发行完毕。

冯琳认为,当前美国“对等关税”落地,无疑会加快国内宏观政策对冲步伐。综合考虑外部经贸环境变化、房地产市场走势及物价水平,二季度有望全面启动“超常规逆周期调节”。财政政策方面,接下来首先要加快政策实施进度,适当把原来安排在下半年的财政支出前移到二季度,着力促消费扩投资。

除了靠前实施好既有财政政策外,专家普遍认为财政政策需要加码。

罗志恒认为,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在落实好年初既定政策的同时密切跟踪关税战对外需的影响。当外需面临明显压力时,及时调整预算扩大支出进而扩大总需求,做好稳岗稳就业工作,避免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在短期受到较大冲击。

中诚信国际研究院院长袁海霞估算,假设美国对中国严格执行当前税率,中美贸易将基本停滞,或拖累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2个百分点左右,或需要1.5万亿-2.9万亿的增量财政资金。

而未来财政发力的重点支持领域和对象,则可从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寻找线索。

4月18日的国常会指出,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要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加力落实《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政策措施,锚定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着力稳就业稳外贸,着力促消费扩内需,着力优结构提质量,做强国内大循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上述会议称,要鼓励企业积极稳定就业,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扩大以工代赈等支持,加强就业公共服务。要稳定外贸外资发展,一业一策、一企一策加大支持力度,支持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要促进养老、生育、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扩大有效投资,大力提振民间投资积极性。要持续稳定股市,持续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罗志恒建议,未来加大对特定群体的补助和支持,以提高其抗风险能力并提振消费,包括对失业大学生的补助、对农村老人群体的补贴、对于二孩以上家庭的特定补贴等。

冯琳认为,今年财政稳增长力度会进一步加大。除了3000亿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外,不排除将加大促消费支持范围,将更多普通消费品和服务消费纳入支持范围的可能,消化二季度可能开始出现的“出口转内销”需求。

“近年我国对美出口每年都在5000亿美元左右,约相当于国内商品消费的7%到8%。这意味着只要有力提振国内消费,完全有能力消化对美出囗下降造成的缺口——疫情之前,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常态增速即在8%到9%之间。我们判断,着眼于有效对冲外需放缓,今年财政促消费的整体额度可能会从3000亿元提高到7000亿元至1万亿元。”冯琳说。

罗志恒认为,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耐用品消费保持较快增长,但是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周期长,更新需求有可能逐步退坡。如果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扩围至服务业,可以促进服务消费持续繁荣。

在稳楼市方面,罗志恒建议增发国债,探索中央层面成立“房地产稳定基金”,先期规模可在2万亿左右,专项用于保交楼、收储存量房和房企存量闲置土地等,缓解房企流动性压力,以坚定不移的决心并释放强烈的信号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花花编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花科普 » 专家建言财政政策再加码,选项含“房地产稳定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