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民间资本的加入有助于激发民营企业更多内生动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民营经济研究室副主任李红娟表示,近年来,我国在能源、铁路、通信等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领域进一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市场“门槛”不断降低、市场规则更为透明、市场环境更加公平,对激发民营企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核电领域项目,彰显了国家支持民营企业参与重大项目建设的决心。”在黄平义看来,国有资本和民间资本之间可以既互补又合作。民营企业参与核电项目有利于降低项目融资压力,激发核电产业市场活力,促进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加速核电产业发展,为核电产业带来发展新动能。
叶自力说,作为一家专注于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的综合性企业,百盛联合集团参与铁路领域投资建设,将以市场化机制和企业自身优势为该领域带来新变化和新活力,这也是企业自身战略升级的必然要求。
面对重大基础设施领域投资成本高、回报周期长等特点,民营企业正借助政策支持和机制创新为改革“趟新路”。
51%的持股比例,将高铁建设的话语权更多给到民营企业。叶自力介绍,百盛联合集团成功实践了国内首个“社会资本投资+工程总承包+委托代建”的全新建设模式。不仅以市场化管理手段和机制有效管控了项目整体建设成本,还通过创建全国首个全线鲁班奖项目及国家水土保持示范项目,有效保障了民营资本建设铁路的质量。
在运营层面,杭绍台铁路串联鲁迅故里、天姥山景区、天台山景区等一批名胜古迹,文旅资源丰富。吴培荣表示,通过充分发挥沿线文旅资源丰富的优势,杭绍台铁路积极打造“诗路高铁”品牌,联动各方推出了全国首趟高铁疗休养专列、“诗路杭绍台”旅游列车等特色产品。
“目前,杭绍台铁路还处于客流培育初期,已进入良性发展轨道。2024年,运输清算收入突破8亿元,2022年至2024年三年复合增长率达42.9%。”吴培荣介绍。
政策合力支持
目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合力正在汇聚。
在市场准入环节,近期发布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5年版)》将事项数量减至106项,持续畅通民营企业准入渠道;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三部门宣布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推动“非禁即入”落地生根。
正如李红娟所言,进一步加强市场准入的规范化、便利化,持续深入破除各级各类市场准入壁垒,这些都将为民营企业在更广阔的领域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让更多企业敢闯、敢干、敢投。
为拓展民营企业发展空间,郑备透露,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两重”建设和“两新”工作,正在加快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今年还将在交通运输、能源、水利、新型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推出总投资规模约3万亿元的优质项目。
民营经济促进法5月20日起正式施行,法律全文贯穿了平等对待、公平竞争、同等保护、共同发展的原则。多位业内人士认为,这将有力提振民营企业信心,为各类经营主体投资兴业带来广阔空间。
“民营经济促进法将从多维度重塑民营企业参与重大基建的生态环境。”吴培荣表示,希望发扬“杭绍台模式”经验,继续参与和助力国家重大项目建设。
“目前,有关部门正根据民营经济促进法抓紧出台系列配套政策。民营企业投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准入难、融资贵等问题有望得到解决。我们有意愿进一步参与国家各类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叶自力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花科普 » 市场准入制度不断完善 民企投资兴业空间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