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IPO,胜利在望?

为何执着于上市?

奇瑞上市之路堪称一场漫长的马拉松,自2004年起便埋下种子,却在随后的20年间几经波折。有业内人士统计,在此之前,奇瑞汽车曾五度计划IPO。

2004年,安徽省政府推动奇瑞内部启动股份制改革,计划借壳安徽巢东股份上市,然而却因与上汽集团的股权纠葛无疾而终。千禧年,奇瑞为获得“准生证”,在国家经贸委协调下,将20%股权(价值3.5亿元)无偿划拨给上汽集团。但也因为与后者之间的复杂股权关系、关联交易等问题,奇瑞首次IPO计划失败。

2007年,奇瑞启动第二次上市融资计划。但次年全球金融危机来袭,资本市场动荡,该计划再度搁浅。这一时期,全球汽车产业都受到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众多车企面临销量下滑、资金紧张等问题,奇瑞也难以独善其身。

2009年,奇瑞转制为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同时作价29亿元出售20%股权给华融资产等机构,外界一度解读为重启IPO的前奏,后续却没有下文。

受市场大环境影响,叠加多品牌战略短暂陷入低谷,奇瑞营收和利润下滑,资金链面临压力。在这种情况下,芜湖国资委施以援手,旗下芜湖投资控股和瑞创(奇瑞管理层及员工持股平台之一)在2010年联合成立奇瑞控股。奇瑞控股成为奇瑞汽车(即奇瑞)控股股东。

此后,奇瑞的上市尝试如同过山车般起伏不定。2012年、2016年,业内传出其意在港股和A股上市意向,但关联交易、财务不透明等问题始终是拦路虎。比如有消息称,奇瑞与一些关联企业存在复杂的业务往来和资金流动,这使得外界对其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独立性产生质疑。

2018年,债务压顶、出现资金缺口的奇瑞系启动混合所有制改革,挂牌出售奇瑞控股与奇瑞两大企业的部分股份。2019年引入青岛五道口,试图通过增资扩股扫清上市障碍,也是补足自身发展资金。交易完成后,青岛五道口直接持有奇瑞控股46.77%的股权,并直接和间接合计持有奇瑞33.71%的股权,成为两大企业第一大股东。

奇瑞盈利__泰安胜利奇瑞

然而,青岛五道口后续资金不足,使得本次交易中断。在2022年,青岛五道口撤出部分投资,并被立讯精密取代。因此,奇瑞控股第一大股东重回芜湖国资旗下。

这期间,奇瑞旗下合资公司奇瑞徽银冲击港股和A股,奇瑞新能源也尝试通过海螺型材“借壳上市”,但都以失败告终。奇瑞新能源IPO失败,与其和海螺型材业务差异大、股权结构复杂、监管审批难等问题有关。

可以看到,20年间,奇瑞IPO屡战屡败,既有外部环境掣肘,如金融危机和政策调整,也有内部顽疾,如股权复杂和盈利能力不足。

奇瑞,为何如此执着于上市?对于奇瑞而言,上市不仅是资金需求,更是战略转型的助推器。新能源和智能化浪潮的到来,让奇瑞亟需资本市场输血,以弥补研发短板和全球化扩张的资金缺口。毕竟,新能源技术研发、智能化系统的开发、生产设备的更新以及全球化市场的拓展,都离不开大量的资金支持。

尹同跃曾不止一次强调,“2025年要实现IPO”,2月28日其正式向港交所递表,奇瑞的上市梦终于变得触手可及。

连续盈利是底气

奇瑞本次再度IPO,底气源于其基本面大幅改善,并且连续数年实现正盈利。

在2022年以前,奇瑞年盈利大多是个位数甚至是负数。单从销量来看,奇瑞虽然长期是中国自主品牌头部梯队,并且曾连续11年称霸自主阵营,但是高销量背后却是利润的“薄如蝉翼”。

_泰安胜利奇瑞_奇瑞盈利

以2018年为例,奇瑞整体销量达到75.3万辆,同比增长11%,然而却净亏损2.5亿元。2016年-2017年,奇瑞汽车净利润也仅2亿~3亿元,相比同期的长城汽车(净利润超50亿元)不可同日而语。

2020年上半年,奇瑞又再度由盈转亏,亏损额高达2.9亿元。这主要是受客观因素影响,由于疫情爆发,汽车行业整体陷入低迷,市场需求大幅下降,汽车生产和销售受阻。奇瑞汽车工厂也被迫停工停产,供应链中断,导致生产成本上升,同时产品销售不畅,库存积压严重。

直到同年下半年,随着销量大幅回暖,以及新车瑞虎8 PLUS上市(售价12.49 万-15.99万元,提高了集团整体单车均价和盈利),奇瑞实现扭亏为盈,但全年净利润也仅737万元。

直到进入2022年后,奇瑞盈利能力迎来转机。招股书显示,其2022年营收926.2亿元,净利润58.1亿元。到2023年,奇瑞营收猛增至1632.1亿元,净利润翻倍至104.4亿元。

2024年前9个月,奇瑞营收1821.5亿元,净利润113.1亿元。结合其他车企财报情况来看,奇瑞2024年有望锁定中国上市车企净利润前5,仅次于比亚迪、吉利等少数车企。

盈利突飞猛进的原因在于销量的爆发式增长、单车均价的提高。2022年-2024年,奇瑞年销量从123万辆跃升至260万辆,三年销量直接翻了一倍,增速在全球前20大车企中处于领先水平。

其中,奇瑞品牌、捷途两大主力品牌单车均价提升30%以上,拉动奇瑞单车净利涨至0.73万元。但值得注意的是,与比亚迪(约0.9万元)、长城汽车(约万元)等相比,奇瑞单车净利仍偏低。

奇瑞盈利__泰安胜利奇瑞

“另外就是海外市场挣钱了”,有业内人士表示,奇瑞盈利大幅好转与其出海销量激增有关。销售网络广泛,截至2024年9月30日,海外市场有2500余个经销商网点,遍布多个国家和地区 。

销量方面,自2001年出口第一辆汽车以来,截至2024 年,奇瑞乘用车已销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销量超过1300万辆。在多个主要乘用车市场,如欧洲、南美和中东及北非地区,奇瑞出口销量都位居中国车企前列。2024年,奇瑞出口销量达到114万辆,占总销量的四成。

尤其是在俄罗斯市场,在俄乌冲突后,跨国车企相继退出中国市场。以奇瑞为代表的部分中国车企迅速填补市场空白,成为该市场新的霸主。其中,奇瑞表现尤为亮眼,凭借20余年的国际市场积累、多样化的品牌布局、多层次的销售渠道等优势,仅用三年时间就斩获了俄罗斯市场三成份额。

招股书显示,奇瑞2024年前9个月海外收入超800亿元,占总营收的44.0%,远超国内市场溢价。

再者,燃油车业务在当前仍是奇瑞稳定的现金流支柱。2024年前9个月,奇瑞燃油车销售收入占比为74.8%,毛利率稳定保持在15%左右。在现阶段,燃油车的稳定表现可以为奇瑞向新能源、智能化转型提供重要的资金支持和缓冲空间。

新能源方面,奇瑞虽起步较晚,但近两年增速亮眼。2024年前9个月,奇瑞新能源收入291亿元,同比增长5.3倍,对应销量43.3万辆,同比增幅246.5%,占比升至16%。

混动技术成为亮点,如风云T8、揽月C-DM、山海系列等热销。但值得注意的是,奇瑞纯电领域仍需追赶,iCAR去年销量仅6.6万辆,与华为合作的智界表现也有待提升。

但值得警惕的是,奇瑞的负债率在业内处于较高水平。2022年以来,奇瑞资产负债率均在90%上下,远高于吉利、比亚迪等头部车企。仅应付账款和票据一项,截至2025年1月31日,奇瑞就高达1052亿元。有观点认为,奇瑞赴港融资对于缓解资金压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IPO后,谁将受益?

“我认为没什么问题,港股都是市场化发行”,有证券分析人士表示,奇瑞港股IPO应该问题不大,而且效率应会比A股快。但值得注意的是,奇瑞的股权架构较为复杂,如果成功上市,那么受益者既有国资力量,也有管理层和外部投资者。

在招股书中,奇瑞表示,公司控股股东奇瑞控股在2025年1月完成了“股东下沉”,将其持有的42.32%股份按比例分配给股东。“下沉后”,芜湖投资控股、立讯精密(也简称“立讯”)、瑞创三大股东分别持有奇瑞21.17%、16.83%、11.51%的股权。如此可消除实控人争议,为奇瑞IPO铺路。

泰安胜利奇瑞_奇瑞盈利_

也就是说,芜湖投资控股目前是奇瑞汽车的单一最大股东,为实际控制人。芜湖投资控股隶属芜湖国资委,在奇瑞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支持角色。特别是奇瑞早期面临资金短缺时,芜湖政府给予政策和真金白银支持的同时,还协调各方资源,为奇瑞引入战略合作伙伴,助力后者在汽车行业不断发展壮大。

其次是管理层及员工持股平台瑞创(11.51%)、衡瑞(3.37%)、振瑞(3.37%)三家企业,合计持有奇瑞股份18.25%。

泰安胜利奇瑞__奇瑞盈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花科普 » ​奇瑞IPO,胜利在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