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比亚迪“绞杀”阳光电源

界面新闻记者|马悦然 庄键

界面新闻编辑 | 张慧

系统容量高达9MWh,单次储存的电量可供一个中国普通家庭用两年以上。这是迄今全球最大储能系统对外展示的实力。

这个名为TENER Stack的储能系统,也是宁德时代(300750.SZ)在刚刚落幕的全球重要光储大会Inter Solar上抛出的一颗“新品炸弹”。

在德国慕尼黑举办的Inter Solar,是“全球太阳能行业的风向标”,也是目前光储企业在海外的重要展示窗口。

作为全球锂电池老大的宁德时代,选择在此展会上发布重磅新品,其进攻储能系统领域的野心不言而喻。

与之对比,全球最大储能系统集成商阳光电源在该展会的声量明显不足,展示的两款为商业应用设计的产品并未出圈。

不仅如此,今年以来,宁德时代、比亚迪等锂电池龙头均新签了大单,阳光电源却斩获寥寥。

1月19日,宁德时代宣布成为阿联酋RTC首选电池储能系统供应商,为其提供总容量达19 GWh的储能系统,再次刷新了中东地区储能最大订单纪录。

在此数日前,比亚迪刚签下高达12.5 GWh的沙特电力(SEC)三期储能项目。加上此前已交付的2.6 GWh项目,双方合作总量达15.1 GWh。

上述两大巨无霸项目,让去年7月阳光电源拿下的7.8 GWh SEC二期项目黯然失色。这个彼时全球最大储能项目,曾让阳光电源风光无两。如今,SEC又转头找到了比亚迪。

据CESA储能应用分会数据库不完全统计,今年前两月,中企共斩获20个储能订单,规模达68.51GWh,主要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阿特斯、海辰储能、东方日升储能等。中标名单中未见阳光电源身影。

鑫椤储能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中国储能企业海外订单已超72 GWh,全年预计突破200 GWh,其中,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维权)等头部企业占据了超80%订单。

阳光电源今年一季度公开的海外储能大单,仅为其在日本签订的500 MWh订单。

诸多海外大单的丢失,让业内不禁发出疑问:去年刚成为全球老大的阳光电源怎么了?

“(中东)对方报价出乎意料地低,没有想到。”在谈起上述中东大单情况时,一位阳光电源内部人士对界面新闻称。他认为,为了降低成本,有些厂商不惜牺牲质量,减少相关部件以减少成本,未来可能造成安全隐患。

一家储能企业市场人士则对界面新闻记者称,比亚迪、宁德时代之所以能拿下中东大单,是因为它们自身就有电芯,报价可以压得更低,阳光电源即便采购报价较低的电芯,还是不占优势。

阳光电源储能系统的电芯主要依靠外购,提供商包括宁德时代、三星SDI、鹏辉能源、瑞浦兰钧、中创新航等。电芯是储能集成系统的核心环节,约占设备总成本的五成。

电芯制造商直接下场储能集成,让阳光电源直面冲击。

“除非客户指定,阳光电源现在基本上不会买宁德时代的电芯了。”一位机构分析人士对界面新闻称。从去年开始,这两家昔日盟友开始短兵相接。

当前,储能电芯毛利率普遍低于储能系统。2024年,阳光电源储能业务毛利率为36.69%,宁德时代以电芯为主的储能业务毛利率则为26.84%。

“部分储能项目的业主只认宁德时代的电芯,那它为什么不自己做储能系统呢?”上述人士称。

宁德时代在储能领域已布下一张大网。除了自身参与竞标外,子公司新能安也在发力储能业务,今年起加速入局工商业市场。成立于2023年的鹏程无限,是国内首家同时拥有宁德时代技术授权和售后服务授权的电池与制造公司。据界面新闻获悉,部分“宁王”不方便下场的低价单,交由鹏程无限出手。

阳光电源没有电芯的弊端,在更为注重价格的中东市场上,显得尤为突出。

“有钱、精明。”这是业内人士形容中东市场时频繁提起的词汇。

从此前的光伏组件采购,到如今的储能系统,中东项目的体量一般都很大,价格也被压得很低,甚至低于国内。

阳光电源以“重研发、轻制造”的逆变器业务起家,在重资产投入选择上非常审慎。在储能领域,它倾向于用下游项目去向上绑定、管理电池供应商。

抛去电池成本的影响因素,阳光电源给业内留下的最大印象,以及其自身宣传的方向,均是所谓“不卷低价、不参与恶性竞争”。

海外是阳光电源储能业务的主战场,出货量占比约六成。几年前,阳光电源报出高价却仍能在欧美市场拿到大单。

“这是因为大家对解决方案这部分比较空白,阳光电源一直做交流侧的相关方案,积累颇深。”上述储能企业市场人士认为。

该人士称,2022年起,在俄乌冲突的刺激下,欧美对储能行业需求快速爆发,彼时投资方对设备了解尚浅、需要解决方案牵引。

但随着欧洲补贴退坡、投资回报周期拉长,客户开始不断提高产品质量要求,也希望产品能保证售后。所以,它们会要求设备供应商提供整套的定制化解决方案,对电芯、变流器(PCS)等关键零部件指定相应的品牌。

该人士认为,解决方案最终会趋向于标准化的流程和服务,以前只能阳光电源这种企业提出的解决方案溢价,未来会逐渐被稀释。

阳光电源此前在欧洲市场的脱颖而出,很大程度上是沾了“入行早”的光。其储能业务的开拓,一方面来源于早年逆变器出海的品牌支撑,另一方面源自和同行相比对电网更为深度的理解。

2003年,阳光电源研制出中国第一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光伏逆变器,打破了德国SMA等外企的垄断。此后,阳光电源抓住中国新能源的风口,成为了全球光伏逆变器老大,市占率一度超过40%。至今,光伏逆变器等仍是该公司重要的营收来源。

最初发展逆变器业务时,阳光电源就极为重视海外市场的开拓,尤其是欧美等发达国家。

2006年,阳光电源正式入局储能行业,希望将储能系统集成打造成业绩第二增长曲线。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数据显示,去年阳光电源储能系统全球出货量达10.5 GWh,已连续九年位居中企第一。

标普全球发布的2024全球储能系统集成商报告也显示,阳光电源在全球的累计装机量、累计订单量,均位列全球第一。

在德国从事11年新能源业务的李华(化名)告诉界面新闻,阳光电源的产品在欧洲早期表现非常出色,品牌认可度高,其PCS等零部件采用自研,也有很大的灵活性。

据李华介绍,欧洲储能销售市场普遍采用传统的经销商模式,有口碑优势的阳光电源,更容易在此取得客户信任。

“但在新兴的中东市场,几家电芯大厂下场进行价格厮杀,短时间内阳光电源强调的‘储能价值’难以显现。”李华称。

除了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外,当前阳光电源还要与后起的国内其他储能系统集成商进行角逐。

高工储能表示,海外市场正呈现头部企业主导与新兴势力崛起并行的趋势。宁德时代、远景动力等头部企业凭借技术、品牌、成本等优势,在海外市场占据较大份额,并与海外优质客户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与此同时,海博思创、天合储能、精控能源等企业也实现了海外订单的快速增长。

图片来源:浙商证券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花科普 » 宁德时代、比亚迪“绞杀”阳光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