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车企斥巨资鼓励员工离职中层可达400万人民币遣散费

德国汽车巨头梅赛德斯 – 奔驰近日推出罕见的员工买断计划,拟通过高额补偿推动约 3 万非生产岗位人员离职。

据测算,一名服务 30 年的中层管理者可获超 400 万元人民币补偿,普通工人也能拿到 80 万元左右。这场涉及数万人的 “离职潮” 背后,是传统车企在电动化转型中的生存危机。

数据显示,奔驰 2024 年营收同比下降 4.5% 至 1.1 万亿元人民币,净利润暴跌 28.4% 至 789 亿元。中国市场销量 68.36 万辆,同比下滑 7%,成为全球跌幅最大的单一市场。更严峻的是,其纯电车型交付量同比锐减 23%,与行业整体增长形成鲜明对比。

某车企斥巨资鼓励员工离职中层可达400万人民币遣散费__某车企斥巨资鼓励员工离职中层可达400万人民币遣散费

为缓解资金压力,奔驰计划到 2027 年削减 50 亿欧元成本。此次买断计划覆盖管理岗位和技术部门,补偿金额与工龄、薪资挂钩。以 30 岁员工为例,月薪 4.8 万元者可获 80 万元补偿;而资深管理者的补偿甚至超过其年薪总和。这种 “天价遣散费” 策略,既避免了直接裁员的法律风险,又通过经济杠杆推动人员优化。

奔驰的补偿标准远超行业常规。对比国内车企,哪吒汽车前员工至今未落实 N+1 补偿,而奔驰的补偿方案相当于普通员工 10 年以上收入。这种差异反映出跨国车企与新势力在资金储备、法律环境上的显著差距。

不过钱能解决的问题终究有限。现在汽车行业正处于油电交替的关键期,传统车企既要维持燃油车基本盘,又要烧钱搞电动化转型。这家车企去年研发投入占营收5%,但电动车销量不增反降,说明技术路线或产品定位可能出了问题。

中国市场的变化更值得警惕。以前BBA(奔驰、宝马、奥迪)躺着赚钱的时代过去了,现在既要应对特斯拉的价格战,又要防着比亚迪、蔚来这些本土品牌抢地盘。这家车企去年在中国少卖了5万多台车,这个窟窿可不是裁几万人就能填上的。

业内专家分析,这种”花钱买裁员”的做法更像是权宜之计。短期能降本增效,但长期还得看产品竞争力。现在电动车赛道拼的是智能驾驶、续航能力和充电网络,这些核心技术的突破可比裁员难多了。

某车企斥巨资鼓励员工离职中层可达400万人民币遣散费__某车企斥巨资鼓励员工离职中层可达400万人民币遣散费

说到底,汽车行业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传统巨头们就像大象转身,既要甩掉燃油时代的包袱,又要长出电动化的新翅膀。给离职员工发补偿金固然体面,但真正的考验是如何在电动化、智能化的新赛道上跑赢对手。毕竟消费者不会为情怀买单,市场最终还是要用产品说话。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花科普 » 某车企斥巨资鼓励员工离职中层可达400万人民币遣散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