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银行策略师认为标普500指数的高估值或是“新常态”而非泡沫

从历史角度看,美国股市的估值高得惊人。但在美国银行策略师看来,细究之下,这样的高估值也许并非没有依据。

美国银行由Savita Subramanian领衔的策略师团队在周三发给客户的报告中写道,按其跟踪的20项内部指标中的19项来看,标普500指数的估值处于统计上“偏贵”的水平,其中有4项创下历史新高。

不过,该报告指出,当下标普500指数成分股的一些内在特征 —— 包括更低的财务杠杆、更小的盈利波动、更高的效率以及较过往几十年更稳定的利润率 —— 都有助于支撑目前高企的估值。

这一分析与华尔街上另一派观点形成鲜明对照。后者将当下的高估值类比为世纪之交破裂的“互联网泡沫”,并警告泡沫重演的风险。

“标普500指数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和21世纪初相比,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美国银行股票和量化策略主管Subramanian指出。“也许我们应将当下的估值视为新常态,而不是期待它回归过去的水平。”

虽然围绕关税及其对增长和通胀影响的风险挥之不去,但标普500指数自4月8日创下年内低点以来已飙升逾30%。而且上涨步伐相当稳定,标普500指数已连续108个交易日未出现2%以上的单日跌幅,创下2024年7月以来最长纪录。

本周,标普500指数12个月远期市盈率一度触及22.9倍。自本世纪以来,这一水平仅在两个阶段被超越:其一是“互联网泡沫”时期,其二是2020年夏季,当时美联储因新冠疫情将利率降至接近零的水平。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周二在演讲中也提到,就多项衡量标准而言,美股估值处于相当高的水平。

美国银行策略师亦指出,按标普500指数总市值与美国GDP之比,以及按多种市盈率口径来看,该指数从未像现在这样昂贵。但Subramanian在报告中写道,这并非全部事实:如今标普500指数的构成较过往几十年“质量更高”,并且在美联储降息的背景下,前景可能更光明。

“在当前估值水平买入股票的确让人感觉不舒服,”Subramanian指出,但如果销售、盈利和GDP出现同步繁荣,就会“化解这种看似难以为继的局面”,从而为昂贵的估值提供支撑。她补充说:“在主要经济体普遍维持宽松财政的背景下,再叠加美联储在企业盈利扩大且加快的环境中实施降息,要为上述繁荣找到理由并不难。”

“在我们看来,相比滞胀或衰退情形,这一结果在2026年的发生概率更高,”她表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花科普 » 美国银行策略师认为标普500指数的高估值或是“新常态”而非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