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北京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系列活动 新时代、新基金、新价值
2025年5月,中国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这份包含25条举措的纲领性文件,明确提出推行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浮动管理费模式,标志着中国公募基金行业迎来从“重规模”向“重回报”的积极转变。9月,在北京证监局指导下,北京证券业协会正式启动了以“新时代·新基金·新价值”为主题的北京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在行动系列活动,持续推动行业发展体系建设。
作为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的关键举措,新型浮动费率浮动费率产品的推出与推广,其意义远不止于一种收费模式的创新,它更是行业践行“以投资者为本”核心价值观、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地的关键机制和鲜明信号。
与投资者“利益共生” 重塑信任基石
5月27日,嘉实基金等26家机构的首批新型浮动费率产品启动发行。公募基金行业就大力推行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模式、优化基金运营模式相关部署的落实迈出的重要一步。
新型浮动费率基金的核心在于建立了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深度绑定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利益。
具体来看,新型浮动费率基金设置了1.2%(基准档)、1.5%(升档)、0.6%(降档)的三档管理费率。这一机制的设计巧妙之处在于,它将管理费与投资者真实收益挂钩,实现了“每笔投资独立核算,每人费率差异化管理”的精准费率模式。它将业绩比较基准从过往的业绩参考指标升级为费率标尺,要求基金管理人严格遵守投资策略,追求基准之上的超额收益。
这意味着,只有投资者赚到钱、赚到超越市场基准的钱,基金管理人才能获得更高的报酬。这种“同甘共苦”的模式,直接将基金管理人的利益与持有人的利益牢牢捆绑在一起,是建立长期信任的根本性举措。
驱动内生变革,锻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浮动费率产品的推出,不仅仅是一种收费方式的改变,更是对公募行业生态的重塑,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多重助力。
浮动费率机制最直接的影响是打破了传统固定费率模式下基金公司“旱涝保收”的局面。将管理费与业绩直接挂钩,使投资者实际承担的管理成本与投资收益水平动态匹配,真正实现创造价值后共享价值分配的共赢理念。
浮动费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是持续、稳健的业绩。这也使基金公司更加重视投研体系建设、人才梯队培养和风险控制上。
在浮动费率模式下,也将持续激励基金公司聚焦自身能力圈,打造有特色的、能够真正创造超额收益的精品策略和产品,避免同质化竞争。
新模式浮动费率基金的推出,它是将“以投资者为本”从口号变为现实的制度性保障,是推动行业从旧有的“规模驱动”模式,转向“信任驱动”、“能力驱动”的高质量发展新范式的关键一步。通过加深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之间的关系,最终创造出更可持续、更被广泛认可的“新价值”,加强投资者回报与服务实体效能。
一直以来,嘉实基金积极创新产品布局,早在2013年就开始探索并成立了旗下第一只浮动费率基金,后又陆续在固收类、主动权益类、REITs类产品上布局。
随着浮动费率基金的推广,公募基金行业正迈向高质量发的新阶段。
未来,嘉实基金表示,将更进一步发挥“平台型、团队制、一体化、多策略”投研体系能力,系统性重塑产品设计、投资管理与客户服务逻辑。正如嘉实基金总经理经雷所言,“浮动费率产品是促进公募基金行业进一步回归本源的坚定实践”。随着这类产品的成熟与普及,一个更具韧性、更负责任、也更具价值的公募基金行业新生态值得期待。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人应当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特别是特有风险,并根据自身投资目的、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是否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谨慎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损失。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业绩,其他基金业绩不构成本基金业绩的保证。本产品由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行与管理,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
MACD金叉信号形成,这些股涨势不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花科普 » 嘉实基金:深度布局浮动费率产品 践行“以投资者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