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宝基金曹旭辰:关注人工智能产业的3个关键趋势

大家好,我是华宝基金指数投资部的曹旭辰,专注于科技成长方向的指数产品。

根据我们分析发现,人工智能(下称AI)产业的投资每年都会有不同的焦点方向,2023年是整体性提估值,2024年是海外云厂商资本开支扩张、带动海外算力板块业绩预期提升。到2025年,我们目前关注到了3个关键趋势:海外算力持续加码、国产大模型蓄力突破、AI应用临近爆发前夜。今天,我主要想围绕这3大趋势,和大家聊聊AI板块的投资机会与布局思路。

先看第一个趋势:海外算力持续加码。

在我们看来,今年正是海外算力竞赛最为激烈的一年。为什么这么说?以脸书(Meta)公司为例,在2023年之前公司的投资现金流占经营现金流比例一直稳定在25%-30%。自从AI浪潮席卷而来,这个数字在2025年上半年已经飙升到了92.7%,这意味着在算力扩张持续加码的过程中,明年海外云厂商将以消耗现金的方式坚定AI投入。

在这种投入力度的背后,有两大核心支撑:一是AI产业的动量(momentum)足够强。海外大模型公司早就开始收费变现,现金流模型能支撑持续投入。二是美联储的降息预期。如果不降息,经济通缩可能压制收入预期,云厂商就不敢轻易加杠杆。

对应到产品上,创业板人工智能ETF华宝(159363)就是一只跟踪海外算力链的核心工具型产品。截至8月末,基金标的指数超过40%的权重都聚焦在光模块,比如新易盛、中际旭创、天孚通信这些龙头。

再看第二个趋势:国产大模型崛起,而破局的关键就在于半导体。

与海外资本开支持的持续爬坡不同,国产算力链的资本投入显得有些断断续续。2024年Q2到Q4还在持续上修,但一到2025年Q1国产云厂商的资本开支却又掉了下来,这也使得国产大模型的发展并未呈现显著的后来居上态势,而国产算力产业链也并未爆发出海外算力产业链一样的业绩增长。

这背后的核心原因,则是芯片的“卡脖子”问题,拿不到高端芯片,对国产云厂商而言过早进行超大额资本开支就显得意义不大。

这也就意味着,国产算力板块的核心瓶颈就是芯片。而我所管理的科创人工智能ETF华宝(589520),标的指数就聚焦在半导体芯片方向,具有寒武纪等具有阿尔法的公司。

可能这个时候有人会问,现在半导体行情是不是快结束了?在我们看来,目前这一轮以半导体为代表的国产算力的行情更多是对海外算力板块进行补涨,真正的大机会或许在年底到明年。同时,等美联储降息落地,AI应用逐步发展,半导体板块会从概念炒作转向估值切换,到时候整个板块的弹性可能会更大。

最后看第三个趋势:AI应用处于爆发前夜,缺的只是一款现象级爆品。

AI应用已经喊了3年,为什么一直没能出现一款爆品?在我们看来,不是需求不够,而是没找到技术、产品、消费者需求三者的结合点。比如AI手机,AI现在感觉更像是个插件,所以消费者没感觉到非用不可。再看AR眼镜,脸书(Meta)将于9月17日发布新品,但最大的问题还是产品的续航和重量,AR眼镜如果解决不了佩戴体验,就很难从小众走向大众。还有特斯拉的Robotaxi,其进展最快,但目前还没突破安全临界点,年底能否实现3000-4000万辆无安全员运营,将会是关键验证。但大家不用等太久,今年四季度或许是对新应用的验证节点。

将视角回归到软件侧,在海外调查中,广告、科研、金融三个领域对AI人才的需求相对显著,因为A股有众多金融IT领域标的,所以AI金融是A股软件侧投资一个较好的切入点。一方面,AI能帮助金融机构提升效率(比如智能投顾、风控),另一方面,当前市场流动性充裕,市场交易量较高阶段,互联网金融/金融IT行业的业绩趋势也较好。

而金融科技ETF(159851)就是这个方向上的实力产品,基金规模8月末已经超过100亿,既能吃AI的产业红利,又能享流动性高弹性行情,因此也被称为“牛市旗手2.0”。

总体来看,AI产业的3大趋势都在往好的方向走:海外算力看英伟达等科技公司,国产算力聚焦半导体突破,AI应用端则可以盯紧四季度的爆品窗口。我们的产品矩阵也可以很好的匹配这3大趋势。虽然短期市场可能会出现波动,但只要全球降息预期持续推进,资本开支扩张不停,AI板块的长期行情就值得期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花科普 » 华宝基金曹旭辰:关注人工智能产业的3个关键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