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广昌:源头创新是中国医药产业必由之路,开放合作是加速创新最佳路径

广昌看世界

今日,很高兴与各位新老朋友相聚在上海,参加第三届浦江生物医药源头创新大会。

上海是复星的深耕之地,更是复星创新的启航之地。从早年创业起步,到如今将大健康、智能制造等核心产业深度融入城市发展,我们始终与上海同频共振、彼此成就。尤其在生物医药领域,以上海为创新基地,复星医药构建了辐射全球的研发与运营网络。我们深切感受到,上海卓越的营商环境、富集的人才资源与完整的产业链条,正是创新企业成长最肥沃的土壤。

当前,复星医药在医药健康领域保持稳健发展态势,营业收入与净利润持续增长,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创新药收入占比稳步提升,如今已经成为公司的核心增长引擎,2025年前三季度,复星医药创新药收入超67亿元,同比增长18%,这更让我们坚定了深耕源头创新的决心。

“站在今天这个关键时点,中国的医药创新在全世界被越来越多地看到,越来越得到认可,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确信,源头创新是产业通向未来的必由之路,开放合作是加速创新的最佳路径。”

关于生物医药的源头创新,我想分享几点体会。

创新永远从解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出发

当下,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但是作为企业,我们的资源有限,不可能每一个技术都去做,去投资,所以我们要在不同的创新研发方向充分的mapping,以临床需求为出发点,去寻找最适合的最有潜力的创新方向,当然核心还是看疗效,是治愈的可能性,是提升患者的体验和生活质量。我们复宏汉霖的PD-1药物汉斯状,在胃癌治疗领域也实现了全球突破性进展,将开创胃癌治疗无化疗时代,现在已经在数十个国家和地区上市,美国的上市也在全力冲刺阶段;另外我们复宏汉霖的管线中还包括HLX43、22这样的具有巨大潜力的产品。复星凯瑞的第二款CAR-T细胞治疗产品也取得了新的突破,正稳步迈向市场。我们的创新能力已经实现从 “跟跑” 到 “并跑”“领跑” 的跨越。这些成果,都是我们坚守 “患者受益是第一原则” 的实践。

_创新药模式_医药创新

_创新药模式_医药创新

创新的未来一定是拥抱AI

医药健康是AI应用的重要领域,我们一直重视AI技术的在垂直领域的应用,从2022年起,复星医药就与AI制药企业英矽智能开展战略合作,共同推进相关靶点的AI药物研发。复宏汉霖也通过结合人工智能与物理建模,共同探索抗体药物、ADC 等药物的研发路径。另外我们还有在医疗器械的AI诊断,以及AI健康服务等有相关的探索,进一步打造AI+X的智慧医疗生态。我相信AI在医药创新领域还有更多更广阔的应用前景,而且一定是跨越式,颠覆式的发展。

创新药模式__医药创新

创新还是要利用系统性能力,加强开放合作

创新从不是孤军奋战,闭门造车,而是资源整合与能力协同的结果。复星有着丰富的生态和丰富的产业应用场景,这样的系统性整合能力,要通过开放合作释放最大价值。

我们一方面持续深化与全球科研院校、顶尖院所的协同,让学术创新成果更快走向临床、惠及患者;加上政府的从资金支持到政策保障,通过政府+科研+企业的多方协同,加速创新的进程。

与此同时,我们也利用复星的生态能力,在跨界融合中探索创新路径。比如复星联合健康保险推出的 “瑞星保” 产品,就以 “健康管理前置化” 为核心理念,将瑞金医院优质的医疗资源与复星的数智化健康管理深度嵌入保险服务,通过复云健康自主研发的星卫士腕表产品以及智能健康管理平台,结合AI大模型智能问询诊疗,持续追踪用户的健康状况,相当于把“瑞金医院的健康管理科”装在手腕,装进口袋。这样的创新健康险产品,未来也希望与更多的顶级医疗结构合作,让更多的用户享受到一流大医院的健康管理服务。

医药创新_创新药模式_

医药创新_创新药模式_

我们的创新,一定要坚持走向全球

过去三十多年,我们一直坚持全球化能力的建设,一方面我们持续引进全球技术领先的企业和产品,比如说我们和直观医疗合作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不仅引进产品,还在张江设立直观医疗在亚洲最大的研发、生产、培训一体化基地,迅速实现国产化落地,还有和医视特合作的磁波刀治疗技术,这些都是在细分领域的明星企业、明星产品。

本周也是复星连续第八年全勤参展进博会,我们也很欣喜得见证了这些年复星合作的全球创新成果持续在国内落地,从“展品”变为“商品”。

创新药模式_医药创新_

创新药模式_医药创新_

_医药创新_创新药模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花科普 » 郭广昌:源头创新是中国医药产业必由之路,开放合作是加速创新最佳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