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源斌:读书改变人生 感谢读过的书

上世纪80年代,陈源斌开始发表作品,并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在参加醉翁亭笔会时,他被《安徽文学》主编江流先生找来谈话,问他读过什么书。

“我说了四个层次:一是《红楼梦》《水浒传》等古典名著;二是《封神演义》《三言二拍》等通俗小说;三是《何典》《山海经》等一类杂书;四是《古文观止》等经典文章。”因为笔会地点在醉翁亭旁边,陈源斌当场背诵了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几年以后,中国作协文讲所(鲁迅文学院前身)首次采用正式考试的方式招生。安徽作协专门开会推荐重点作者,其间,江流先生建议把陈源斌加入推荐名单,并说:“这是最有把握考上的作者。”

陈源斌回忆,那次考试的文学卷题量特别大,内容涉猎广泛。“我少年时期的大量读书,起了关键作用。我得了高分,成了安徽唯一被录取者。”

作品获肯定:“感谢曾经读过的书!”

“从文讲所八期到鲁院一期再到北大,五年北京全脱产学习,我全身心投入阅读。除了读中国经典名著,还读了《百年孤独》等外国名著。”从北大毕业以后,陈源斌很快写出了一批比较满意的作品,并相继获得《中国作家》《青年文学》《小说月报》《上海文学》等刊物奖以及安徽省政府文学奖和中国作协庄重文文学奖。

与此同时,他的部分作品陆续被改编为影视剧集。除了代表作《万家诉讼》被改拍为电影《秋菊打官司》、长篇小说《秋菊传奇》被改拍为40集电视连续剧《幸福到万家》之外,他的中篇小说《杀人有罪》被改拍为电影《心灵,1949》。

“这一切,从某种角度看,我少年时期以及后来不间断地读书,起了决定性作用。”陈源斌介绍,他今年推出的长篇小说新作《世事家常》反响热烈,超过预期。对于这些收获,除了生活积累和写作技巧,他也要感谢曾经读过的书。

寄语青少年:多读原著受益一生

“时光流逝,岁月永恒。有的东西在不断变化,有些东西则亘古如新。”陈源斌表示,以他的个人经验来看,少年时期的求知欲、阅读冲动最为珍贵,这是“童子功”。

“少年时期读的书,是挥之不去、斥之不走的灵魂,将伴随你一生。”他建议广大青少年多读完整的原著,“原汤原汁的作品是取之无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将让你受益一生。”

(光明网记者邱晓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花科普 » 陈源斌:读书改变人生 感谢读过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