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吨单晶硅项目“急刹车”,*ST建艺跨界光伏1年即收场

时间回到2024年8月20日,*ST建艺召开第四届董事会第四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对外投资设立参股公司的议案》。根据彼时公告,公司计划由全资子公司广东建艺平远产业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艺平远”)与广东正耀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耀新材料”)、平远县绿洲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远绿洲投资”)三方共同出资1亿元,设立建艺正耀,以具体实施年产3000吨单晶硅棒项目。

在该合作计划中,正耀新材料以设备出资6000万元,持股60%;建艺平远以货币及厂房出资3000万元,持股30%;平远绿洲投资以货币出资1000万元,持股10%。

每经记者注意到,对于以建筑装饰为主业的*ST建艺而言,此次投资是其在“产业升级、转型发展”战略下,向绿色能源科技领域延伸的重要一步。公司彼时表示,此举“有利于促进公司新能源板块的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并“进一步完善公司产业布局”。

然而,这项被寄予厚望的跨界布局,尚未真正扬帆便已搁浅。幸运的是,此次“急刹车”并未给公司带来实质性拖累。

*ST建艺在公告中明确指出:“建艺正耀为公司参股公司,不纳入合并报表范围,自成立以来未开展实际经营,未配置人员,亦未产生任何债权债务及实质性运营成本。”

“显著变化”的市场环境:单晶硅赛道产能博弈加剧

从高调宣布到悄然落幕,*ST建艺此次短暂的光伏上游之旅,以一种成本最低的方式画上了句号。

对于原因,*ST建艺在公告中提及的“市场环境发生显著变化”,正是其此次战略收缩的关键注脚,也揭示了当前单晶硅乃至整个光伏产业链上游竞争格局的深刻变动。

据每经记者观察,近年来,在“双碳”战略的驱动下,光伏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吸引了大量资本涌入,其中也包括众多像*ST建艺一样的跨界企业。单晶硅作为光伏产业链的核心原材料环节,一度因技术壁垒和高盈利性成为投资热点。然而,随着各大厂商纷纷扩产以及新玩家不断加入,单晶硅环节的产能迅速扩张,市场从供给偏紧快速转向供需平衡。

行业龙头隆基绿能在2025年半年报中表示,上半年光伏行业供需失衡局面下的竞争持续,国内新能源电量全面入市政策导致光伏项目收益模式发生重大变化,复杂严峻的国际贸易形势对全球化布局形成显著影响,行业正在经历转型升级的阵痛期,亟待通过供给侧改革和技术创新推动行业重回可持续发展轨道。

在*ST建艺最初的投资计划中,其合作方正耀新材料承诺以100台单晶炉生产设备出资,并承诺“保证技术符合市场需求,在达到目标公司最大电压容量的情况下对相应数量的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后,良品率不低于92%。”

然而,产能的急剧增加直接导致市场竞争的白热化,价格战随之而来,产品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对于新进入者而言,不仅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还需应对技术快速迭代带来的设备贬值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ST建艺作为一家主营业务为建筑工程及装饰的企业,其跨界进入重资产、高技术壁垒的单晶硅制造领域,本身就面临着管理和经营上的双重挑战。公司在2024年的投资公告中也曾提示风险,指出项目可能面临“市场竞争加剧、政策调整、技术升级替代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如今,“显著变化”的市场环境无疑放大了这些潜在风险。*ST建艺这一“急刹车”行为,避免了在行业下行周期中陷入更深泥潭,也反映出在当前激烈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尤其是跨界入局者,正变得更加审慎和灵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花科普 » 3000吨单晶硅项目“急刹车”,*ST建艺跨界光伏1年即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