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底,我们在做A股行情展望时提到:“龙腾之年有望唤起结构性牛市”。2024年,A股果然不负众望,虽过程较为曲折,沪指两次最低探至2600多点,但在9月24日政策全面发力后大幅反弹,年底收在3300点上方。全年,沪指累计上涨12.67%,深证成指上涨9.34%,创业板指上涨13.23%,科创50指数上涨16.07%。
2025年,A股能否延续上涨的态势?投资者又该如何排兵布阵?《大众证券报》记者特别邀请了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招商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夏、南京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周正峰三位业内专家,请他们谈谈对2025年宏观经济、A股走势、板块机会等方面的看法和建议,为广大股民的投资提供一些参考。
波折式修复 中枢仍有抬升空间
《大众证券报》:2024年,A股先抑后扬,在9月24日政策全面发力后大幅反弹,而且还上涨了不少。2025年,A股能否延续这种上涨的态势?
杨德龙(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2024年9月24日政策出台以来,A股和港股经历了一波放量暴涨行情,尽管近期出现了一定的调整,但市场大趋势并未改变。在欧美股市高估值,甚至出现泡沫破裂风险的情况下,部分国际资本将寻找新的投资机会,而A股和港股无疑是两大估值洼地。预计2025年我国政策面将继续出台利好投资的措施,改善投资预期。2024年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稳住楼市、股市,显示出中央对楼市、股市的重视。市场横盘不能持久,因此2025年市场大趋势依然是向上的,A股和港股将延续牛市行情,投资机会明显增多,赚钱效应显著提升。
张夏(招商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A股在未来两年出现大级别上行的概率较大。经济和资本市场运行中有一个相对隐性的“五年周期律”,政策通常都会在会议召开前两年开始逐步发挥作用,其中一个显著的标志便是M1增速的明显回升,市场也会在关键时间节点上迎来重要拐点。从当前形势看,M1增速在2024年10月触底回升,意味着经济政策周期和资本市场政策发力周期共振之下,五年周期律仍在发挥作用,A股在未来两年出现大级别上行趋势概率进一步加大。
周正峰(南京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2024年,市场已经脱离底部区间,且这一轮估值修复基本结束,市场当前正在调整消化政策预期的兑现,寻找新的均衡点。后续市场的表现可能回归一段时间的震荡,随后有望再度交易政策预期,等待政策持续落地生效和基本面好转的验证,继而演绎新一轮的攀升行情,但海外不确定性依然较强,需要根据经济及政策的变化及时作出调整,市场整体或呈现波折式修复,中枢仍有抬升的空间。
ETF有望贡献主力增量资金
《大众证券报》:您预计2025年A股市场流动性如何?有哪些政策预期值得关注?
杨德龙:2025年,我国政策力度会进一步加大,内地和香港的经济数据有望改善,宏观环境比2024年会明显好转,这也会推动相关上市公司盈利出现回升,从而带来股价的回升。2025年,A股和港股有望吸引更多的外资流入,居民存款增加也会给A股和港股带来更多增量资金。2025年财政政策的主要发力点是提振消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九大任务的第一条中就提到“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这是应对外需挑战的最佳办法。
通过发行超长期国债来拉动投资、带动消费,增加政府投资力度来弥补民间投资的不足,通过政府投资撬动社会资本,这将使我国经济在2025年出现明显改善。
张夏:随着国内政策发力和经济基本面改善,2025年市场风险偏好将继续回暖,资金供给端的规模有望较2024年继续改善。其中,ETF在居民资产配置中的渗透率有望加速提升,ETF有望贡献主力增量资金;外资有望回流,保险资金入市规模随着保费收入改善而扩大,融资资金随着市场风险偏好改善有望反复活跃。资金需求端在市场改善后整体有望回升,IPO、再融资、股东减持等或较2024年扩大。综合供需测算,2025年 A股资金或净流入1.2万亿元。
展望2025年,建议关注政策十大领域:一是财政有望更加积极,建议关注发力方向;二是货币政策将适度宽松,但需关注外部两大事件对降准降息节奏的影响;三是消费领域,“以旧换新”政策有望进一步扩大规模及支持范围;四是投资领域,建议重点关注设备更新与“两重”持续发力;五是低空经济,建议关注应用场景落地;六是车路云,建议重点关注应用场景落地;七是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新一轮供给侧改革有望开启;八是数据要素,建议重点关注公共数据应用落地;九是自主可控,建议关注信创、国产算力、光刻机等;十是资本市场,建议重点关注央国企并购重组。
周正峰:市场资金格局出现向好的变化,ETF是重要的资金增量。ETF基金投资愈加成熟,为国字头、保险、个人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提供了更多的便利。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维持流动性充裕。在降低融资成本、促进物价合理回升的目标框架下,货币政策或保持较强的宽松力度,利率调降和降准空间或分别在30bp(基点)—50bp和50bp—100bp。汇率方面,在面临贸易摩擦的风险下,人民币汇率弹性或将适当放大,央行稳定汇率的工具箱也较为充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求更高的广义财政支出,结合蓝佛安部长在2024年11月新闻发布会上的发言,我国政府仍有较大举债空间,未来将继续加大财政政策的逆周期调节力度。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花科普 » 2025年如何“掘金”A股?“首席”们这样说